
近日去電影院看得電影,是黃金羅盤(the gloden compass)與 星塵(stardust)
同樣的,這兩部都有小說原作,最近電影翻拍的出現比重很高,不知為何?我也沒深入去探討,這對於我小說作品不熟的人,會是一個很好的尋找管道
有電影就會有商機,自然小說就會好找,兩邊都受惠,而我卻不由得想到 ACG界 也是漫畫>動畫>遊戲 這樣的關係
儘管並不一定是這個順序 輕小說動畫化因而出名的例子也有 像 “涼宮春日“就是很好的範例
星塵看到預告片以後一整個有興趣,便直接鎖定下一部去影院看得電影
黃金羅盤是朋友看到我對星塵有興趣而推薦
先從黃金羅盤的電影來講
沒有看過原作的情況下,自然會覺得好看(也不是說看過原作就難看)
說實在,角色演員,製作成本,確實都是強檔卡司的水準
娛樂性也十足,吉普賽人變得好帥,韃靼人(Tartars)登場還要像軍隊一樣帥帥的行軍
佈景比我想像中的更漂亮特別,可能是小說沒有對於這些太多描述,電影自然就能放手去做
真理探測器的設計圖
角色方面
主角萊拉,達可塔布李察絲飾演,因為設定上是12歲的女生,自然這女孩也是視鏡而選上,有趣的是,她竟是黑暗元素三部曲作者菲力普。普曼的書迷
假設這本書從小就影響她,那她可能自然會有一種萊拉的氣質
果然,看過電影後的感想是,這女生的確有萊拉的悍度,說謊不改色的共通點(幕後的指導一定也佔些比重,但也得要演員原本具有這些特質才行)
妮可基曼演考爾特夫人,不管是強檔片需要夠大牌搶眼的演員來稱,還是這個角色的適宜度,又或者二三集一直都有她的戲份?(第三集很重)都讓我不管怎樣看都相當滿意
看小說之前我就知道這個角色是妮可基曼擔任,閱讀小說時我儘可能用自己的想像去想考爾特夫人是怎樣的人?卻又一直浮現妮可基曼
再電影裡,這次妮可基曼的化妝與服裝都讓她看起來相當年輕,非常合適這個夫人角色,卻又不失夫人已經是結過婚的女人,若真的讓年輕女演員演考爾特夫人,就會失去該角色的特質
另外,我沒見過野兔,所以我想像中的海斯特會小小一隻,沒想到還是野兔好看,我再電影裡被她的大耳吸引,聲音也不錯
那對於已經看過原作劇情的情況下?
電影一定會砍,時間不夠,但是砍的比重跟資訊卻遠比我想像中的更多,這點讓我感覺變成一個純電影娛樂片
避免漏劇情,我以“守護精靈“來舉一些電影無法做出來的細節,很無奈,小說就是好看再這些小細節
“總管是個僕人,他的守護精靈自然也是隻狗,但是因為總管的階級比一般僕人高,因此他的精靈狗品種也較好“
“小孩子之間的領導權由守護精靈打架來決勝負“
另外,第二集萊拉對者沒見過守護精靈的威爾說
“潘當然會說話,你以為他只是 “寵物“嗎?“ 這裡寫過
相對這兩部都是看過就不大太提的作品,黑暗元素三部曲卻讓我回味,尤其最有趣的就是第二集奧祕匕首
再這種同樣看過小說,再來看電影的狀況下,可能星塵比較能接受
如果只是純粹看電影,當然是黃金羅盤比較有看頭
很久沒有認真的寫長的文章了,對於小說本身的感想等我電腦“再“修好回來我會盡快動筆
以及許多塞近相簿卻沒進一步介紹的作品